• <button id="au9rr"><acronym id="au9rr"></acronym></button>

    1. <dd id="au9rr"></dd>

      <tbody id="au9rr"><track id="au9rr"></track></tbody>
      <th id="au9rr"><track id="au9rr"></track></th>

        圖片
        圖片

        您當前所在的位置:首頁>政策法規

        陜西省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規劃

        閱讀數: 2137

                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有效利用農機資源、提高農機化水平的重要保障,是促進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內容。為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國務院《意見》”)中關于“著力加強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要求和“創新農機服務形式,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機制,提高農機利用效率和效益”的原則以及“農業機械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的目標。

               一、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的必要性

                (一)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完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的重要內容

                隨著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農業對農業機械運用的依賴越來越明顯,農民對農機作業的需求越來越迫切。通過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使農機服務組織具備比較完善的服務功能,可以開展多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農業生產經營社會化服務,解決一家一戶難以解決的許多生產經營問題,推動家庭經營向采用先進科技和生產手段方向轉變,提高集約化水平。同時,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通過代耕代種、農田托管、土地承包、股份合作等形式開展規模經營,可以在不改變土地承包經營權的前提下,推動土地經營方式創新,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促進分散經營向農戶的聯合與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經營服務體系的方向轉變。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可以有效解決農田棄耕、撂荒問題,支持和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家庭承包經營制度。

               (二)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有效舉措

                農機社會化服務的發展,可以提高農機裝備水平和使用效率,加快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增強農業物質技術基礎,提高農業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可以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的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通過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能夠實現農業規?;洜I、標準化生產、社會化服務的有機統一,促使土地、勞動力、資金、裝備、技術、信息、人才等得到有效整合,加快農業科技應用,提升農業生產集約化水平和組織化程度,有效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因此,加快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有利于實現農業生產要素和資源合理配置,增強我省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三)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提升農機化水平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機械化投入的不斷增加,我省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但是,農機服務組織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裝備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依然十分突出,農業機械作業的服務能力仍然比較弱。據統計,2010年全省農機戶總數達到99.4萬個,平均每個農機戶擁有農業機械原值僅為1.57萬元。農機戶中以提供社會化服務為主的農機專業戶24.78萬個,占農機戶總戶數的24.9%。平均每個農機專業戶只有1.1個從業人員,能夠提供耕、種、收、初加工“一條龍”服務的農機服務組織更少。加快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可以提高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有效擴大農機作業規模,提高機械利用率,提高農機經營效益;能夠促使維修、信息服務與機械使用有機結合,降低農機經營的交易成本;能夠推動大型、復式、高性能機械和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高農機化的發展質量;能夠有效發揮農機操作人員的專業技能水平,促進新型職業農民發展,提高農機作業質量和服務水平。農機服務組織還可以作為農機管理的延伸和補充,有效承載落實技術推廣、政策宣傳、農機維修、技術培訓、生產組織和安全教育等農機管理工作,為基層農機管理工作搭建新的平臺。加快發展農機服務體系,有利于加快培育農機化發展主體,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實現農機化發展的速度、結構、質量和效益的有機統一,推動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四)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是推進農業科技進步的有效途徑

                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科技大面積推廣應用的主要手段和重要載體。農機服務組織相對于農機戶而言具備比較強的經濟實力、技術條件和管理能力,組織化程度高,出于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經濟效益的動機,對各種節本增效的農機新技術、新機具敢于試驗、易于接受。能夠按照農業發展要求及時調整農機裝備結構,開展新機具引進試驗、示范推廣、革新改造和人員培訓,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應用。一些地方農機服務組織,特別是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已經成為大型拖拉機、高性能收獲機、深松機、精密播種機、插秧機、秸稈還田機等先進農業機械推廣應用的主力軍。發展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主體的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可以進一步完善農業科技推廣體系,促使農機農藝緊密結合。通過農機專業合作社(組織)推廣應用農業新技術,作業量大,覆蓋面廣,能夠產生規模效應,示范帶動能力強、效果好。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通過農機專業合作社應用,能夠直接延伸到農戶、到田間、到地頭,能夠降低農業技術推廣的成本,加快推廣應用步伐。

                二、我省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的現狀和主要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省各級農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農業部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意見〉的意見》、《陜西省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改革實施方案》、《農業部關于加快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意見》、《陜西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辦法》和《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意見》等一系列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按照“強化公益性職能,放活經營性職能”的要求,理順管理體制,優化機構設置,創新工作機制,提升服務能力,積極推進公益性農機服務體系的改革與建設。堅持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政府的指導、扶持和服務,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示范帶動,堅持構建完善運行發展機制,引導、扶持社會化農機服務體系發展,積極探索以家庭聯產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相適合的農機社會化服務路子,推進了我省“農機服務市場化,服務組織實體化,服務實體企業化,企業群體產業化”,農機社會化服務得到了較快發展。

                截止2010年底,全省有各類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及農機戶99.65萬個(其中農機化作業服務組織2050個,農機戶994414個,農機專業合作社244個),比“十五”末增長31%,從業人員112.1萬人,增長28.5%。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77.03億元,增長64.81%。共有農機化技術推廣、教育培訓、中介和農機維修服務組織8993個(其中推廣99個、監理116個、教育培訓93個、拖拉機培訓68個、中介114個、維修廠(點)7471個、農機供油站(點)1032個)。農機質量投訴體系健全。全省114個農業縣(市、區)設立了農機質量投訴站,基本建立起覆蓋全省的農機投訴監督網絡。農機化信息網絡快速發展,全省10個設區市及楊凌示范區和部分縣建立了農機化信息網站,在農機社會化服務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目前,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等惠農政策的強勢推動下,我省農機化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廣大農民購機、用機積極性高漲。農機總動力快速增長,大馬力、高性能、復合型農業機械快速增加,農機化作業水平快速提高。然而,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跟不上農機化的發展,不適應農機化快速發展的要求,農機社會化服務工作面臨著不少困難,還有很多制約和影響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公益性服務體系結構不合理、功能不完善、服務層次低、運作不規范、機制不靈活;農機生產安全監督管理沒有手段,潛在的安全隱患多;社會化服務體系組織化程度低、規模小、發展水平不高、持續發展能力不強,內部利益連結機制沒有完全建立,與市場結合不緊密,在提高經營效益方面作用發揮不明顯。政府扶持和引導力度不夠,資金投入不足,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等等。加強農機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任務還相當艱巨。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十二五”期間,我省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意見》,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的目標,堅持把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堅持把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的主導力量,以拓寬服務領域,完善服務功能為重點,以提高農業機械利用率和經濟效益為動力,開展組織創新、機制創新和管理方式創新,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加強工作指導,切實搞好服務,逐步建立以農機專業合作社和農機大戶為龍頭,農機專業戶為主體,農機中介服務組織為紐帶,農機銷售維修、信息服務和技術咨詢等服務組織為支撐,政府支持為保障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提高農機服務信息化、組織化和規范化程度,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多樣化創建、規范化運營、市場化服務、產業化經營,提升農機社會化服務能力、質量和效益,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又好又快發展,為實現我省農業機械化貢獻力量

                (二)發展原則

                1、公益性服務體系發展原則  

                ——公益性職能原則。明確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機構的公益性職能,有效發揮其服務作用,提高公益性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的效益。

                ——精干效能原則。整合縣、鄉農機推廣機構,精簡非專業人員,按照行業特點、產業發展和履行崗位職責的需要,優化基層農業機械化技術服務隊伍。

                ——統籌兼顧原則。農機推廣體系改革,要與鄉鎮機構改革相銜接,正確把握改革與穩定的關系。

                ——因地制宜原則。堅持從實際出發,鼓勵探索新的運行機制、管理模式和服務方式,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充實一線原則。農機技術服務人員要向基層一線傾斜。建立激勵機制,穩定和加強基層農機推廣隊伍,鼓勵和引導優秀人才到基層建功立業。

                2、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原則

                ——民辦官助原則。農機服務組織的建設要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方針,充分尊重農民的首創精神和自主權。由農民自愿組建,共同擁有,自主決策,自我約束,利益共享,風險共擔,自我積累,自我發展。各級農機部門要切實履行好指導、扶持、規范、服務的職責,尊重農民群眾的意愿,推動而不強迫,扶持而不干預,參與而不包辦,引導農機服務組織依法經營,規范經營,誠信經營,又好又快發展。

                ——效益為中心原則。推進農機社會化服務,要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引導市場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出發點,以經濟效益為中心,圍繞市場求發展,在自愿、互利、平等的基礎上,形成合理的利益聯結方式,創新有效益的可持續發展模式,給農民和機手帶來實實在在的效益,促進農機社會化服務持續發展。

                ——因地制宜原則。要從實際出發,充分考慮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階段性,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和機手意愿,選擇適合的發展形式,不搞一刀切,不套一種模式。要從有利于機械作業、有利于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出發,適宜什么樣的形式,就發展什么樣的形式。做到因地制宜,多樣化發展。

                (三)發展目標

                1、公益性服務體系發展目標:著眼于新階段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通過明確職能職責、理順管理體制、優化區域布局、充實基層一線、創新服務機制等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起以國家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為主導,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農業科研、教育單位和涉農企業廣泛參與、分工協作、服務到位、充滿活力的多元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到2015年全省農機公共服務體系改革全部完成。

                2、社會化服務體系發展目標:根據農業部《關于加快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意見》,結合我省農機化發展需要,扶持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到2015年,力爭每個鄉鎮至少有一個農機專業合作社,服務農戶數達到整個農戶總數的1/4以上,作業面積占到整個農機作業面積的1/4以上;扶持建設18個高新農機具維修中心,規范一批集農機銷售維修、信息服務、技術咨詢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服務組織。形成農機服務網絡化、農機經營市場化、農機服務規?;母窬?,構建一個區域布局合理,服務功能完善、經營機制靈活、經營效益顯著的新型農機社會化服務網絡。

                四、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的主要任務

               (一)農機推廣機構服務功能提升工程

                1、理順管理體制。實行“三權歸縣”管理,對縣鄉基層農機推廣機構的編制、職能進行整合,將區域(鄉鎮)農機推廣機構作為縣級農機推廣機構的派出機構,納入統一管理的體系。

                2、優化機構設置。按照科學合理、集中力量、突出縣域和區域產業特色,適應產業發展的要求,科學設置基層(縣鄉)農機推廣機構。

                3、創新工作機制。建立健全資格準予、競爭上崗、職務任命、職稱聘任、績效考核等農機推廣工作新的運行機制。

                4、提升服務能力。突出基礎裝備建設,提高推廣服務能力。主要對辦公條件、推廣手段、服務設施進行完善和建設,為履行公益性職能創造條件。

                (二)農機專業合作社建設工程

                以提高農業機械的共同利用水平為目標,以提高農機經營效益為中心,堅持把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組織形式,堅持把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為建設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主導力量的基本要求,堅持推進農機專業合作社多樣化創建、規范化運營、市場化服務、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方向,法制的、經濟的和行政的多項措施并舉,發展質量和發展數量并重,鞏固、提高和完善現有的,發現、引導和規范新建的,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又好又快發展。

                1、堅持尊重農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引導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按照“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以農民、機手為主體,以服務社員為宗旨,實行民主選舉、民主管理、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確保農民(機手)在合作社中的主體性。最大程度的實現、維護社員利益,不斷增強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感召力。

                2、堅持政府的指導、扶持和服務,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農機專業合作社的主體是農民,經營的產業主要是農業和農業生產服務業,決定了政府部門要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給予多方面的指導、扶持和服務,特別是在財政、稅收、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對農機專業合作社發展給予政策扶持,使農民群眾辦社有動力有后勁,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健康發展。

               3、堅持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示范帶動,規范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要堅持合作形式多樣化,投資主體多元化,服務方式市場化,維護合作社全體社員的共同利益,不斷增強發展活力。政府的引導和扶持,要以典型帶動,示范引導,做到引導不強迫、服務不干預、支持不包辦。要正確處理好規范與發展的關系,堅持發展與規范并重,在促進發展中逐步規范,在規范的同時,保護好農民興辦專業合作社的積極性。要從實際出發,分類型、分階段指導推進,對有一定基礎、比較規范的專業合作社,引導扶持他們加快發展,做大做強。同時,要高標準起步、實體化運作、規范化管理、加大扶持,培育建設新的專業合作社。

                4、堅持構建完善運行機制,推動農機專業合作社持續發展。將農機專業合作社制度建設、運行機制完善放在與增加裝備設施投入同等重要的位置,做到“軟件”、“硬件”兩手同時抓,通過規范建設、有效管理,提高發展能力,增強發展活力和發展后勁,實現持續發展。

               (三)農機大戶培育工程

               大力扶持和發展農機大戶。在已發展農機大戶989個的基礎上,每年新培育2000個農機大戶。到2015年,農機大戶力爭達到11000個。農機大戶的固定資產在20萬元以上,擁有兩臺以上大中型拖拉機(或聯合收割機),農機具配套比在1:3以上,年戶均農田作業面積在2500畝以上。

                (四)農機維修網絡建設工程  

                隨著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農業機械數量大幅度增加,農業機械維修服務相對滯后,急需加強引導和管理,促進農機維修業加快發展。要認真貫徹實施《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加大監管力度,規范和促進農業機械維修市場發展。

                1、規范現有農機維修網點。通過規范化建設,使其具備相應的設備、設施、人員、質量管理、安全生產及環境保護等條件,取得相應類別和等級的《農業機械維修技術合格證》。堅決消除無證經營現象,促進農業機械維修質量提高,不斷提升維修服務水平,保障農業機械安全生產。

                2、加強農機維修職業技能培訓。加強農機維修從業人員技能培訓,認真組織農機維修職業技能鑒定,不斷提高維修網點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和職業技能。

                3、加強與工商行政管理部門配合,加大執法力度,凈化農機維修市場,維護農機用戶權益。

                4、加快維修技術進步,組織研發、推廣先進適用的農機維修技術和裝備,制定、宣貫、實施有關標準和規范。

                (五)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工程。

                抓好信息平臺建設,健全完善農機社會化服務信息網絡 。實施信息化帶動戰略,以信息化推動農機社會化服務產業化進程。一要加強基礎建設,整合信息資源,構建以陜西省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為龍頭,以各市農業機械化信息網站為骨干的農機社會化服務信息平臺,實現資源共享。二要通過設立農機服務電話和發送手機短信等方式,傳遞農機作業需求、價格行情、天氣資訊、油料供應、維修服務等信息,溝通交流情況,增強信息的時效性、準確性和針對性。三要建立信息發布制度。加強信息的收集匯總和分析預測,及時向農機服務組織及廣大農民發布市場分析、形勢預測、政策動向等方面的信息,做好信息引導,提高農機化信息服務水平。四要加強信息人才培養。重點培養中介組織從業人員和經紀人隊伍,增強他們掌握信息、運用信息、分析市場的能力。

               (六)農機安全使用監督管理能力提升工程

                努力構建以源頭管理、執法監控、宣傳教育為主要內容的農機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農機監理裝備建設,提高安全監管能力。規劃期間,為全省106個縣區農機監理機構配齊業務辦公網絡應用終端設備、農機監理執法專用汽車、無紙化計算機理科考試系統、全庫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術科電子樁考儀。為全省40個尚未配備拖拉機檢測設備的縣區配置滾筒式檢測設備及用于拖拉機檢測設備的車輛。逐步對農機監理業務受理審批場所和術科考試場所進行改擴建,改善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條件。按照依法行政、公正廉潔、高效便民、層級管理的原則,加強農機監管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和創建“平安農機”活動,促進農機安全生產。

                 五、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的保障措施

                (一)政策扶持發展。一是要按照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相關規定,補貼資金向以農機專業合作社為主要形式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傾斜,優先安排,不限數量,實行多購多補。積極爭取市縣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對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購機實行累加補貼政策。二是支持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承擔實施保護性耕作、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以及果園、茶園等農機技術推廣示范項目,使它們通過參與實施項目,承攬更多的作業活路,擴大經營規模,提高經營效益。規劃期內凡承擔保護性耕作、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等部、省大型農機技術推廣示范項目的縣(區),都要依托項目實施組建農機專業合作服務組織,使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成為承攬項目作業任務的主體。三是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在農機專業合作社等農機服務組織操作人員的培訓考試費用和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的登記、檢驗等管理費用上,要適當減免優惠。四是積極爭取在陜西省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項目資金中增加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建設資金額度,力爭在規劃期內每年有20個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申請到建設資金,促進其健康發展。五是擴大農機專業合作社機具庫棚建設項目規模,每年扶持20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實施機具庫棚建設項目,不斷提升其服務能力。

                (二)市場引導發展。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減少和淡化農機管理部門和農機事業機構領辦的“官辦”或“半官半民”性質的農機服務組織。在促進農機服務組織發展中,各級政府和農機主管部門以及農機事業機構,應切實做到“搭臺不登臺,參與不干預,指導不領導”,放手讓其獨立經營,謀求創新與發展。引導農機服務組織順應市場需求,強化經營理念,拓展服務領域,擴大作業空間,提高經營效益。

                (三)樣板帶動發展。省上建立8-10個,市、縣都要建立1-2個管理規范、結構合理、制度健全、機制靈活、互利雙贏,在提高對農業機械的組織化程度和提高合作社成員經營效益方面發揮作用明顯的示范性農機專業合作社,以點促面、引導發展。樹立學習樣板的工作重點是,指導其完善民主決策制度、生產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導其依法經營,規范運作,誠信服務,提高效益。緊緊抓住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機遇,鼓勵和培育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代耕代種、農田托管、土地承包等形式開展土地規模經營,探索將農機專業合作社轉變為土地規模經營主體的方法和對策,促使更多的農機專業合作社向土地規模經營主體轉變,使他們在贏得農機作業經營效益的同時,在實現土地規模經營中贏得效益,促進其快速發展。

                (四)培訓促進發展。建立農機合作組織之間相互交流、取長補短、互促共進平臺。省、市、縣三級農機管理部門聯動協作,有計劃地分級分批開展對農機專業合作組織帶頭人和合作組織成員進行市場開發意識、合作經營意識、法律法規知識以及農機具維修保養、駕駛操作等業務技能培訓,通過培訓彌補他們的知識欠缺,為他們搭建起相互交流和溝通的平臺,進一步增添其發展活力。

                (五)合力推動發展。按照“指導、扶持和服務”的職能定位,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及其農機事業機構要在各自的職責范圍內發揮優勢和特長,支持和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發展。農機管理部門和農機技術推廣機構應著力做好四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在實施國家和省級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和農機化技術項目時,在其它條件等同的情況下,優先安排合作社的農機戶,使他們切身感受到參加農機專業合作社的優越性,從而感召和調動其他農機戶參加合作社的積極性。二是要幫助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要求,建立健全合作服務章程及相關制度,完善內部機構設置和運作機制,搞好登記備案。幫助其拓展作業服務的范圍和領域,盡力提高合作經濟組織成員的經營效益,增強農機合作服務組織的活力。三是在農閑季節,幫助農機專業合作組織開展合作經濟知識、經營管理知識和市場營銷知識以及農機化新技術等相關知識的培訓和服務。四是要深入農機專業合作組織所在地,上門發放跨區《作業證》。農機安全監理機構,要上門開展農機年度檢驗和農機安全管理法規以及農機安全駕駛操作技能的宣傳培訓。通過多方協作,形成合力,支持和促進農機專業合作(組織)的快速健康發展。

                (六)切實加強領導。要把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努力形成一把手親自抓、分管領導重點抓,具體分管的業務部門全力抓的組織領導格局。切實做到年初安排工作、階段檢查工作、安排各類農機化項目和年終總結工作都要關注農機服務體系建設。要把農機服務體系建設作為農機化工作的重要考核內容,實行目標責任制考核,與年終先進單位評選工作相結合,實行一票否決制。要經常深入實際,加強工作督導,搞好調查研究,及時跟蹤了解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不斷取得推進農機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機社會化服務發展的新成效,推動我省農機化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上一篇
        下一篇
        中文字幕伊人无码久热|国产免费黄片精品|一级黄片免费看2020|亚洲A片三级二级一级
      1. <button id="au9rr"><acronym id="au9rr"></acronym></button>

        1. <dd id="au9rr"></dd>

          <tbody id="au9rr"><track id="au9rr"></track></tbody>
          <th id="au9rr"><track id="au9rr"></track></th>